舞钢动态

直面困难抓落实 自我加压谋进取

添加时间: 2012/5/16 9:53:22 来源:admin 点击数:

受钢铁市场形势影响,合同承接困难,用户要求也越来越高。为满足市场和用户要求,公司不断变换生产组织模式,或集中组织生产,或间断生产进行设备检修。这就给供应能源介质的动力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优质保供,又要降低消耗。

直面困难 永不退缩

攻克道道难关

动力人知道,保供应是天职,降消耗是责任,哪一项都不能含糊。可面对公司生产组织的不断变化和挖潜指标的不断提高,动力厂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因为摆在他们面前的是一道道障碍,是一个个难关。

第一道难关:2012年公司给动力厂下达的经济责任制指标是吨钢耗新水控制在3.8吨以内。吨钢耗新水每降低0.01个百分点,都是十二分的不容易。从2010年开始,经过两年多的努力, 至2012年1月份吨钢耗新水控制在4.0吨,这已经是非常了不起的成绩。今年再降低0.2吨,动力厂的第一反应是这不可能,难度也太大了。

第二道难关:公司生产模式的变化对氧气生产提出新挑战,停开两万制氧机,用一万制氧机带两个炼钢生产对用氧量依照避峰和全负荷生产要求进行调剂,不能因为负荷大影响到公司生产,又不能因用氧气用量小造成大量放散致使成本上升。这简直就是一个“两难选择”,答案不能是非此即彼,而是两个都必须要选,哪一个都不能舍。

第三道难关:水煤气停产后,余留近8000吨大块煤。这8000吨大块煤既占库存又压资金,必须尽快破碎使用,应用到发生炉生产中。而使用大块煤又易造成炉况恶化,使炉内结炼,炉面冒火,煤气质量下降。又是一道难题。

困难一个接着一个,是避开绕着走,还是勇敢地迎上去攻难关解难题,动力厂选择了后者。攻难关需要勇气,需要毅力,更需要强有力的措施和真抓实干。让我们看看动力厂是如何不畏艰险奋力拼搏克难关的。

跨越第一道障碍——大打节水保卫战。动力厂从综合治理做起,全面节约水资源。一是对供水系统各类管线进行系统排查,并对查出的问题迅速着手治理。二是对供水计量系统进行优化升级改造,在各个用水点安装计量设施。三是加大新水消耗指标的考核力度。四是优化供水措施,加大S1系统供水力度,减少S10系统新水消耗。五是加强与主体厂的沟通和协调,如加大二炼钢冲渣水的管理力度,解决了电炉净环水的跑冒滴漏问题,冲渣用补水量降低。六是加大供水系统技改力度,完成了6号泵站5D1、8D3变频改造和小石门泵站5号泵变频改造。6号、7号、8号泵站实现用循环水代替生产水。将具备条件的绿化用水、厕所冲水改为生产S1用水,降低新水用量。把具有回收价值的系统排水回收利用,加强各排水沟废水回收再利用。

一项项措施的落实,实现了吨钢耗新水指标的有效降低,1月份吨钢耗新水4.0吨,2月份吨钢耗新水3.68吨,3月份吨钢耗新水3.21吨,4月份吨钢耗新水3.4吨。

化解第二道难题——氧气保供和降成本的矛盾。首先是优化和固化生产工艺,根据主体厂用氧变化,及时调整一万立方米制氧机设备运行状态。主体厂用氧量高时,把氧产量提高到10300m3/h,开启中压氧泵供氧;用氧量低时,减少氧气产量至9200m3/h,降低空压机的吸入量,并将放散的氧气转换成液氧,增加液体储存。其次,充分调动起职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一万立方米制氧站四个运行班组摆起擂台,开展了优质保供夺高产劳动竞赛,实施了以每个运行班组液氧贮槽液位上涨以50毫米为基数,每多上涨10毫米奖励50元的激励措施,提高了职工的工作热情。今年前4个月,一万立方米制氧机系统在保证公司当前生产所需氧气供应的同时,实现降本增效100多万元。

合理使用4000吨大块煤。煤气发生炉煤的种类、成分、固定碳、粒度(10㎜-40㎜)都有严格要求。其中一项不合格,都会导致炉内冒火、结炼等异常情况发生,直接影响煤气质量。为了合理使用大块煤,保证煤气产量和热值,动力厂特别制定了一套新的工艺操作规程和作业指导书。

厂里对入炉煤配比、煤气热值合格率、平均单炉煤气产量及煤气成本做出硬性规定,厂经营供应科、生产科每周对第一燃气车间上煤记录进行检查,保证各项指标按要求完成。据统计,今年前四个月使用大块无烟煤4000余吨,减少资金占用400多万元。

自我加压 积极进取

挖潜指标翻番

年初,动力厂制定的降本增效攻关目标是在2011年基础上再挖潜500万元。2011年完成挖潜2900万元,再降500万元有一定难度。在“居危思危、居危思进”大讨论中,动力厂又给自己定出更高目标,把500万元改成1000万元,指标翻番,也就是说2012年要在2011年基础上再挖潜1000万元。

为完成这一指标,他们及时分析厂里的38项消耗指标,修订经济责任制计奖项挖潜指标比重,加强考核。坚持三级成本分析,在科学合理的系统能源平衡分析基础上组织开展对标挖潜。

消除厂际无计量现象。分别从厂际计量、厂内计量和能源介质的外转供三方面入手完善计量工作,改善计量现状。通过大量的协调、落实,成功解决了涉及六七个单位的厂际间无计量问题,相继在近30个没有计量表的地方加装了计量表。为解决厂内计量问题,组织为全厂各班组安装了生活用水计量表,大大规范了班组日常用水秩序。

加大技术改造,降低天然气消耗。一是对热力系统的420 m3/h软水站进行改造,目前改造正按照计划推进,待5月底改造完成后,可完全代替老线两个软水站的软水供应任务,并有效降低热力系统的生产成本。二是通过将1号电炉余热锅炉蓄热器与22吨锅炉联通,并将压力信号传送至16吨锅炉监视等措施,实现相关站所的信息共享,减少了22吨锅炉的点炉频次,燃气蒸汽单耗明显降低。三是发现并治理了420 m3/h软水站-6号泵站的多处漏水点,有效降低了软水消耗。

聚集职工智慧,创新方式方法。对职工所提建议,各分会汇总上报厂工会,厂工会、办公室、技术质量科组织筛选,对可行的建议,由有关单位组织实施,技术科组织跟踪验证。“金点子”一旦被采纳,根据实施后效果对提议者给予不同等级的奖励。职工一旦提出建议,第二天就组织人员进行论证,最长一周时间内必须给予答复。由厂督办小组每周四下午督察职工所提建议的落实执行情况并上报厂领导。仅在4月份,动力厂就收到了职工送来的300多个“金点子”。

如供水车间5号泵站水塔担负着一轧钢的生产用水供应,一旦水塔水位监测不准或失灵,将造成水泵不能正常运行,影响轧钢生产。供水车间仪表班职工提出,将水塔水位单回路测量改造为双回路测量并加装信号报警装置。措施落实后,操作人员可及时观察到现场的压力变化情况,一旦压力输出过高或过低,报警控制系统立即发出响铃,及时提醒操作人员调整运行方式,方便了职工及时发现不正常运行状况,大大降低了影响生产的故障率。

还是供水车间,为炼钢提供生产用水的6号泵站三系统,由于采用间断式供水,管道压力输出大,且不稳定,震动剧烈,经常造成测温探头断裂,不能正常测温。每更换一次探头使用不到两个月就断裂了,连续发生这样的事故不便于工艺调整,也不利于降本增效。针对这一情况,供水车间检修职工建议,把探头的插入深度稍微向上提升一点,尽量减少高压水对探头的冲击,以延长测温元件的损坏次数。位置改动后,没有再发生测温探头断裂事件,减少了费用的发生。

俗话说得好,困难象弹簧,你弱他就强。当公司生产经营遇到困难的时候,当我们在岗位工作中遇到困难的时候,抱怨、退缩、胆怯,都是不足取的,也是一种错误的认识和做法。动力厂的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那就是直面困难,勇迎挑战,创新思路,战胜困难,谋求进步。

上一条: 舞钢板建功虹桥机场2号航站楼
下一条: 北极之“舞” ——我国自主研发极地重载甲板运输船实现用钢国产化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