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钢动态

【中国冶金报】:3000个数据炼就0.1%

添加时间: 2012/8/10 10:33:02 来源:admin 点击数:

在连铸生产中,由于开浇和终浇时冷却水量较大以及季节变化(环境温度发生变化)等因素导致的铸坯头部一块和尾部3块常常出现的宽度不够问题。这是河北钢铁集团舞钢二炼钢连铸生产面对的一个老大难问题。从去年10月份,该厂连铸车间技术员陈文龙开始着手攻克这一难题。今年3月份攻关取得成效———首一块和尾部3块的铸坯短尺率由1月份的0.29%降至3月份的0.04%,此后的几个月内,指标成功控制在考核指标0.1%以内。

铸坯短尺率越大,后期钢板轧制时越容易出现尺寸计划外。为从源头上加强控制,二炼钢连铸车间浇钢工和切割工共同做过许多努力,试图通过增加铸坯补偿量(增加铸坯长度)提高铸坯单重为钢板尺寸达标创造条件。但是,由于补偿量受钢种、季节、断面以及结晶器上口宽度等综合因素的影响,仅靠经验调整很难保证补偿量的科学性和准确性,铸坯尺寸不是过长就是仍然短尺,而铸坯过长最终轧成钢板时还得切掉,这无疑是一种浪费。因此,连铸车间下决心要解决这一问题。

陈文龙接到攻关任务后立即行动起来。他从生产台账上调取了3000多个相关数据,自制成电子表格,然后按钢种、季节、断面等进行总结分析,最终确定了一个首尾坯尺寸补偿计算公式,并将这一公式输入切割控制程序。这样,在日常切割作业中,切割工只须输入钢种、断面及季节等相关信息及数据,铸坯补偿量的最佳值就能自动生成。经过改造,该厂首一块和尾部3块的铸坯短尺率由1月份的0.29%降到了如今的0.1%以内。

上一条: 舞钢板建功虹桥机场2号航站楼
下一条: 北极之“舞” ——我国自主研发极地重载甲板运输船实现用钢国产化纪实